546.第546章 谈-《大明亲王》


    第(2/3)页

    曾毅这么一说,看似是往他自己身上揽错,可其实,却等于是把错推到了屠庸的身上,人心难测,谁能看破人心?

    就算是曾毅识人不明,谁还能如何他,至多,也就是日后小心,别在错眼识人也就是了。

    而原本,屠庸是锦衣卫的人,可,经曾毅这么一说,却等于是这事情,和锦衣卫无关了。

    见对面的几位阁老有想要开口的,曾毅却是满脸愁容,率先开口,双眼懊恼的看着刘健这位内阁首辅:“元辅不必安慰本官,此事,乃是本官之错。”

    曾毅的话,让刘健这个内阁首辅立时就愣住了。

    安慰?

    刘健愣神,心里却是就差对着曾毅破口大骂了,这曾毅,真是可恶至极,他这开口还没说什么事呢。

    曾毅就说是要安慰他了。

    就没见过这么不要脸面的,可,曾毅都这样说了,刘健总不能说,我没准备安慰你,这不是成心找事的吗?

    嘴角抽了抽,刘健终究是叹了口气,忍住了心中的怒火:“此事,也怨不得曾大人,这世上,谁能看破人心?”

    “曾大人当初,也是一心为国,岂能料到这屠庸,一介文人,在士林当中也有不小的名望,谁知其竟然行此恶行?”

    听了曾毅的话,曾毅连连点头:“元辅倒是看的明白。”

    曾毅这话,却是又让几个内阁大学士的面皮同时抽搐了一下,这会,曾毅完全就是不要面皮了的节奏啊。

    换个人,此时,最起码也要谦让几句啊,哪能旁人这么一说,他直接就认了。

    “说来,这屠庸倒是会掩藏,其在朝廷为官这么多年,诸位大人竟然一直没发现其的本性,可惜,可惜啊。”

    “若是早些发现其的本性,何至于今,让城外千万百姓因此遭罪,虽没丢了性命,可却是遭了此等大罪啊。”

    曾毅这话说出来,才是重点。

    同时,也是让几位内阁大学士皱眉的,这等于是要完全把锦衣卫从这件事上摘出去了。

    这个案子的始末,如今满朝文武除去曾毅外,等于也就内阁知道了,只要内阁不追究此事,日后不抖出此事,那,锦衣卫的名声,也就保住了。

    可,若是单纯如此的话,曾毅一心保住锦衣卫,这,就等于是他送给了内阁几位大学士一张钳制他的线。

    这对于任何一个人而已,尤其是对于朝廷大臣而言,是绝对不喜欢的。

    所以,才有了曾毅刚才的这一番话。

    屠庸是如今在锦衣卫任职的,也是在锦衣卫担任右监察官的时候犯下了如此大罪的。

    可,问题是,屠庸在锦衣卫为官才多久?才几年?可,屠庸可是在朝廷为官近乎一辈子了。

    这种情况下,满朝文武竟然没一个知道屠庸的秉性的?甚至,让其一步步登上高官?

    若是说此事要和锦衣卫牵扯上,那,不妨也和当初屠庸的那些个上官同僚等都牵扯上,会不会是他们早就发现了屠庸的秉性,可,却是得了好处,所以,才不吭声的。

    曾毅这话,说的可就是胡搅蛮缠了。

    可,这胡搅蛮缠,却偏偏有那么一丝的道理,忽悠在朝堂为官那么多年了,历次京察等都没查出他的毛病,到时候,吏部是不是也要牵扯进去?

    若是这么追究下去,如今眼前的这个案子,是,肯定要和锦衣卫牵扯上关系,让锦衣卫的名声更臭。

    可,同时,到时候,曾毅可就从另一条线上出击了,到时候,肯定要有不少朝廷大臣遭殃了。

    曾毅这,就等于是在和几位内阁大学士作交换,而不是受制于他们。

    交换成功了,那,好说,这事,二一添作五,以后谁都不提,可是,若是不同意,那,一拍两散,你把锦衣卫名声彻底搞臭,甚至,最后迫于压力,锦衣卫被解散了都成。

    可,前提是,你们内阁要承受住朝廷大臣遭殃的后果。

    至于如何遭殃,那,可就是走一步说一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