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第122章 京察启-《大明亲王》


    第(2/3)页

    整个大殿一阵肃穆,能清楚的听到弘治的喘息声音。

    对此,大臣们情绪各异,皇帝的身体一日不让一日,这是他们都清楚的,可是,太子如何,诸位大臣也是清楚的。

    已经有不少正直的大臣开始担心大明朝的未来了。

    不过,也有那些钻心营洞的臣子们,却是根本不在乎大明朝的未来,只在乎能否升官发财。

    “刘先生,宣旨。”

    休息了一会,又积攒了一些力气,弘治勉强直起身子,可就算是离得远的曾毅也能看出,此时的弘治腰躯有些痀偻,分明是没有刚才的笔直了。

    “是。”

    刘健从袖筒里掏出了一卷明黄色的圣旨,双手高举,大步走出列班,站在了大殿内御阶的正下方中央。

    立时,朝臣们全部跪倒,心里更是各自猜测,看这架势,今天这圣旨上的内容,怕要是些大事。

    不过,也有那些聪明的,政治嗅觉灵敏的,猜出了几分。

    “奉天承运……古云,一家之治,在于家规,一国……在于国法……而…………定下……今,……岁……由吏部……都察院及六科廊……对在京大小官员…………。”

    弘治十七年的第一个早朝上,由皇帝亲准,内阁首辅刘健宣读圣旨,六岁一度的京察大计由此拉开了帷幕。

    仍和往常一样,京察由吏部为主,都察院和六科廊监督,北京和南京,两京一同进行,却也互不干涉。

    当然,其中最为主要的,却是北京城内的京察了,至于南京城,虽然为京,可却实际上都是被排挤过去的朝廷官员们任职的,根本就没什么权利,只是一个品级罢了。

    或者说,南京,可以说是一套备用的朝廷班子。

    而京察,对朝廷和京官来说,却也是最重要的,京城,是大明朝的中心,所有的决策旨意都是由此传达天下的。

    是以,对朝廷而言,必须要掌控在京官员们的优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