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甚至带的礼可以说是少得可怜,只有一幅做工精致的发簪是送给郭云岫的,还有一套官窑里出的精美茶具,是对郭云岫娘亲的。 因为茴香已经替赵瑗打听清楚了,郭云岫的娘亲最爱茶艺,所以直接投其所好。 即便这样,茴香在去郭府的路上还在念叨着自己公爷和裘兴出手太过小家子气了,会被郭府看不起的。 赵瑗直接把这丫头的絮叨给屏蔽到了耳外,才清净了许多。 郭家府邸并不在皇亲国戚扎堆的御街,而是在清河坊边上的巷子口里。 这也是南宋大多数中低品级的官员们常驻的几个坊市之一,例如清河坊或太平坊亦是如此。 一是靠近皇城和官署区,通勤方便,二是一些房屋租价与售价不贵,能够负担得起。 若是官职再小一些的南宋官员,或者俸禄不够的,就只能考虑住在临安外城或城郊附近,如钱塘门和嘉会门外了。 不过郭家虽然并不算临安城内数得出名号的达官显贵,但好在家传渊源,祖荫庇护,加上祖上官承从未断绝,并不太需要担心这些问题。 就是这套宅子的大小自然是和建国公府比不了的。 等赵瑗抵达郭家门前时,恰恰好礼部侍郎刘家的车轿同时落下。 那位刘家二子还没下轿呢,掀开轿帘子就抬头看到郭府颇为清冷的门楣,眼睛里就闪过一丝不屑与轻蔑。 他还没注意到一旁赵瑗的车架,嘴里不满的和轿旁侍候的小厮抱怨: “娘亲给我安排的什么亲事?这郭府怎么如此落魄?好歹我也是礼部侍郎家的二公子,怎么能配得上这样的人家!” 那小厮一边奉承称是,一边躬下身用背当做脚踏让自家公子下车。 “爷,您可别乱说话了,这郭家虽然小一些,可府里那位老爷子已经经历了三朝了,夫人和老爷也说了,如今朝中适逢动荡,各个位置空缺的很,官家肯定会重新提拔这种基石般的老人来稳定局势,到时候郭府就很有可能一飞冲天了,先前郭小姐的爹不就是突然无缘无故的由从七品升了一阶吗。” “哼,从七品升了一阶不还是小官,要本少爷说,都经历三朝更迭了,还是个小小的奉直大夫,那就是他没本事,你看我爹,还没到四十就成了礼部侍郎,恐怕这次还有机会去那尚书的位置上坐一坐,这才叫做本事。” “爷,您可别说了,要被别人听了,怕要祸从口出啊!” 那刘家二公子不屑冷哼一声,但还是知情识趣的闭上了嘴。 毕竟今日这趟赴宴对他来说,还是自家父母的要求,主要还是两家父母对各自孩子看上了眼,想借来往宴席的机会让两家孩子见一面,他即便心中再不满,也不好阳奉阴违。 吩咐下人从马车上取下登门的礼物,足足有三个沉重的箱子。 看来那位礼部侍郎刘大人和他的夫人,确实是对郭云岫颇为满意,才会备上如此厚礼。 茴香在车轿里,见了又开始准备念叨了。 赵瑗连忙打断了茴香的起手吟唱,率先跳下了车。 因为赵瑗这次登门带的东西并不多的缘故,茴香一人捧着两个木盒就完了。 所以虽然比刘家二公子晚下的马车,可他却先一步走到了郭府大门前。 那位刘家二公子也注意到了赵瑗这边的动静,他可能并未看到赵瑗的车轿规制,愣了一下后走了上来,上下打量了赵瑗一番,朝他问道: “这位兄台,你是来做什么的?” 赵瑗如实回答。 “来提亲的。” 刘家二公子人傻了。 他懵懂的回头看向跟来的小厮,问道: “郭家有几个小姐?” 小厮想了一下,回答道。 “爷,我记得郭家就一个长女。” 刘家二公子更傻了,他回过头来仔细打量了一番赵瑗,又看了看身后随行,只捧着两个木盒的茴香,然后和自己带来的整整三大箱子礼物作对比。 当然宫内的侍卫因为赵瑗的要求,只是留在马车边或暗处守候,并没有跟上来,所以这位二公子并未看到。 刘家二公子看向赵瑗,好心提醒: 第(2/3)页